发布时间: 2013-09-16 10:05:0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l~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魏源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 集。他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2.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4.646年(大化改新)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分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5.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济宁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演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
A.已找到了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8.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
A.打破教会的思想控制
B.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9.毛泽东曾在很多场合说过:“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 期斗争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于(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0.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重要原因是( )。
①进行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②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发展迅速
③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④内战后工业、农业得到较协调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2.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读图l.回答13~15题。
1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14.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
A.棕壤
B.黑土
C.黄壤
D.红壤
15.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
A.咖啡、甜菜
B.花生、咖啡
C.甜菜、亚麻
D.亚麻、花生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
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
合图2和所学知识。回答16~17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17.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图3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颗粒大小不同。读图回答18~19题。
18.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
A.100cm/s
B.200cm/s
C.300em/s
D.400cm/s
19.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
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图4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图5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3.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24.“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 )。
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D.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
25.“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主义的观点
26.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 )。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7.《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强调,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这说明( )。
A.正确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C.外因在极个别情况下能起导向作用
D.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存在对立
28.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 )。
A.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
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波动。从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
29.在生产的目的方面,社会主义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区别表现在(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社会化的生产还是自然经济
C.共同富裕还是部分人富裕
D.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
D.能合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31.“三个代表”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2.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进 行社会主义改革。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33.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他强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 )。
A.坚持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B.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加强管理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开发能源,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4.“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 )。
A.养老保险
B.社会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统一。
A.依法治国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大会
D.社会主义民主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6~41小题。共80分)
36.儒家学派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创立的?它在其发展过程中遭到的第一个沉重打击是什么?后来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的?(13分)
37.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13分)
38.读下列有关瑞士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右图)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主题构思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城市空间”的顶部是绿草如茵的屋顶。在“自然空间”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欣赏瑞士美丽的花卉,领略瑞士“欧洲屋脊”、“欧洲水塔”的独特乡村风貌。瑞士大量人口居住于城市周边的小镇.每天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到城市工作。
材料二 瑞士经济发达。但95%的原料、能源依靠进口。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23.3%和72.7%。瑞士素有“钟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国”之称,钟表制造十分发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全国共有银行6000余家,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瑞士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每年仅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就达6000个之多,2007年游客过夜数达3636万人次。
(1)瑞士位居中欧,西接法国,南邻 (国家),北与 (国家)为邻。 河是瑞士唯一通往北海的国际航道。
(2)从地形和河流的特征看,瑞士享有“欧洲屋脊”、“欧洲水塔”之称的原因是 。
(3)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所占比重看,瑞士的第 产业很发达,在这一产业中, 业、 业、 业尤为突出。
(4)根据材料一判断。目前瑞士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 阶段。
(5)从资源、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分析瑞士成为“钟表王国”的工业区位条件。
39.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
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o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 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 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 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 地,丙地处的自然带是 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 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
40.有关材料显示,曾有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 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西藏自治区政府组织公安、武警,对这些不法分子依法打击,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西藏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
结合材料回答:在倡导民主的今天,为什么要依法打击严重暴力犯罪、行使专政职能?
(12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只有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就不变。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每一变动而变动。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1)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和变动的?(6分)
(2)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1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不四载即受代”可以看出,“这一国家”应是美国。再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一主张很少有人理解,在当时几乎没什么影响.故选C项。
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内容可知,《大明律》对明朝大臣作了种种限制,而且这些列罪条款还是明律所特有,由此分析,明朝皇权****与过去朝代相比。又得到了继续强化。
3.【答案】A。解析:l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l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君主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4.【答案】B。
5.【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四国组成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和美国没有关系;《北大西洋公约》签署于1949年,故排除①③。20世纪70年代,面对苏联的战略攻势,美国实施了两项措施,一是从越南撤军,一是改善和中国的关系,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就是中美关系改善的产物。故②④符合题意。
6.【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儒学在当时的神圣化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7.【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李鸿章认为日本富强的原因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可见李鸿章并未认识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8.【答案】D。解析:启蒙思想家宣扬的是“人类理性”、“自由”、“平等”等资产阶级思想,他们进行思想启蒙。主要在于进行反封建斗争,即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选D。
9.【答案】B。解析:l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故选B项。
10.【答案】B。解析:本题迷惑性大的是选项①,这是考查的“美国内战”的知识,事实上美国领土扩张历时近一个世纪,如l898年吞并夏威夷。西进运动也是经历较长时间的过程,且西部开发本身也是美国经济在l9世纪晚期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①正确。l9世纪末美国还是一个积极引进欧洲剩余资本的国家。正是欧洲资本涌入美国,才加速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因此不包括②中的“资本输出发展迅速”这一因素。故选B。
11.【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冲击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故选B项。
12.【答案】D。解析:青苗法内容是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以后偿还。均输法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人,掌握供需情况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存储备用。免役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市易法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从而防止商人垄断的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
13.【答案】B。解析:甲地月均温都在15oC 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地区是巴西高原。
14.【答案】A。解析:乙地月均温在0oC以上,降水的分配比较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土壤是棕壤。
15.【答案】A。解析:巴西高原盛产咖啡、蔗糖、可可、大豆等。亚麻多产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花生对热量要求较高,多产于华北平原;甜菜分布于气候温凉的中温带。
16.【答案】B。解析: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后来总体向南流。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选择B。
17.【答案】A。解析: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故选择A。
18.【答案】B。
19.【答案】D。解析:河流沉积物的重力分选,随着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
20.【答案】C。解析:①处海拔较高;②处颗粒较大;③处土壤发育好,有地下水的补给;④处邻近沙漠。
21.【答案】D。解析:该区域河流以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流量大,向下流流量减少,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因此径流年际变化小。
22.【答案】C。解析: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山麓脚下是鱼塘,往上,地形平坦地带是稻田、坡地是菜地花圃、山坡平坦地带是居住用地、再往上坡度较陡地带为果园,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获取经济效益,二可以绿化,同时对保持水土具有积极意义。再往上,坡度更陡、土层较薄的地方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所以,本题很直观地就可以判断出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23.【答案】A。解析:一般地,城市郊区农业中,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而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所以,随着城市的发展,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稻田。选A。
24.【答案】D。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区别的。不能把二者混同;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必然的事情是偶然的。偶然的事情又是必然的。“守株待兔”中农夫没有正确地掌握必然性,而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性当作了必然联系。因此是错误的。
25.【答案】D。解析:题干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关于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常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等观点。这种物质观承认和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缺乏科学的抽象。
26.【答案】D。解析:恩格斯的话主要强调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的积极作用。
27.【答案】B。
28.【答案】C。解析: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现象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恰好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
29.【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目标就是使全体社会成员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指社会全体成员都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促使其体力、智力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实现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要经历一个过程:部分地区和部分劳动者逐步“先富”,由点到面,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从这个角度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长远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与私有制社会在生产目的方面的本质区别。
30.【答案】A。解析:市场调节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经济活动,是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滞后性、微观性等特点,其优势主要在微观领域,能够有效地激发经济主体的活力。市场机制的不足在于:其一,对经济总量的平衡、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的调节显得无能为力;其二,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容易造成经济失衡和周期波动。导致资源浪费;其三,市场规律的作用会引起贫富差距扩大和出现两极分化等现象,违背公平原则。
31.【答案】C。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已经回答的问题。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的问题。
32.【答案】B。解析:改革是第二次革命,这是从引起社会变化的广度和深度,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促进社会进步来说的,意思是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但改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从改革的对象、目的、功能、主体和领导力量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3.【答案】A。解析:可持续发展是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具有创造性的提法。邓小平同志对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的可持续保护作了深刻阐释,提出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观点。
34.【答案】B。解析: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社会保险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35.【答案】A。解析: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
36.【参考答案】
儒家学派是在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的。
它所遭受的第一个打击是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37.【参考答案】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价级队伍的壮大。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主力军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开始出现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和活动,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38.【参考答案】
(1)意大利;德国;莱茵
(2)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地势高峻;多条大河从这里发源
(3)三;金融;旅游;会展
(4)逆城市化
(5)山地多,原料、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钟表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劳动力技术熟练,工艺精湛,世代相传;旅游业、会展业发达,可以为钟表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39.【参考答案】
(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丙
(3)乙;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海陆位置
40.【参考答案】
(1)专政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主要通过依靠暴力、强制手段来维护其统治:
(2)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没有专政也就没有民主:
(3)我国依法打击严重暴力犯罪,行使专政职能,才能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41.【参考答案】
(1)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因此,商品价值量也就是用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计量。劳动量又是用劳动时间来计量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这样单位商品的价值就越小,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生产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等一系列因素。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得超额利益。这能激励商品生产者不断创新,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友链合作 | 正图教育集团 | 正图网校 | 招商合作 | 刷题模考 | 济南家教网 | 中国教育培训网门户 | 深圳自学考试网 | 公职考试网课 | 宁夏人事考试信息网 | 浙江人事考试网 | 河南人事考试网 | 山西人事考试网 | 江苏人事考试网 | 湖南人事考试网 | 江西人事考试网 | 河北人事考试网 | 山东人事考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