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1-18 14:33:4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在申论阅卷的过程中,阅卷者每天都要阅读很多的试卷,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全面的阅读每个考生的试卷。因而,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一定要把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俗话说“龙头虎尾”!而能让阅卷者眼睛为之一亮的一条重要方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文章中鲜明的地方写入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更关键的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带给阅卷者分外愉悦之感。
这里我们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筛选出部分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相信一定会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注——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注——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注——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注——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注——浚:开浚,疏通。)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注——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注——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注——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兴行:重德行。)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怀:怀柔,感化。)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注——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注——任:承担。患:患难。)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注——释:解除。)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注——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注——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
7.为政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注——恒:长久不变。)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注——弗:不。为wéi:做。)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注——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注——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注——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
8.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注——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注——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è谔:直言争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注——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9.审时适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注——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注——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
10.依法行政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淮南子》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张居正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说符》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司法体制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保障。 ——胡锦涛
政法公正廉洁是政府公正廉洁的重要内容。 ——江泽民
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 ——邓小平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江泽民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胡锦涛
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依法治国是完全一致的。 ——江泽民
11.政府公信力
修辞立其诚。 《周易》
人之所助者,信也。 《周易》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
诚心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制国有常,而立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战国策》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富兰克林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邓小平
12.问责机制
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是责任加重。 ——雨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梁启超
13.住房问题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唐白居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唐杜甫
14.社会公平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吴兢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康有为
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西塞罗
缺乏公正,则无道义可言。 ——西塞罗
15.学习型社会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明朱之瑜
书籍是造就心灵的工具。 ——雨果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16.节约型社会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荀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奢者狼籍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朱柏庐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
17.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胡锦涛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诗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周易》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汉刘安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德贵日新。 ——康有为
惟进取也故日新。 ——梁启超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荀子《劝学》
不日新者必日退。 ——程颐
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 ——朱熹
智者不袭常。 ——顾炎武
18.改革
改革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邓小平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
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 ——清谭嗣同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清魏源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清梁启超
19.环保生态
涸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吕氏春秋》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贾谊
我们追求健康环境的努力是无止境的。它应该是一种行为和生活方式。——安南
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长冈半太郎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大的决策。——陈云
友链合作 | 正图教育集团 | 正图网校 | 招商合作 | 刷题模考 | 济南家教网 | 中国教育培训网门户 | 深圳自学考试网 | 公职考试网课 | 宁夏人事考试信息网 | 浙江人事考试网 | 河南人事考试网 | 山西人事考试网 | 江苏人事考试网 | 湖南人事考试网 | 江西人事考试网 | 河北人事考试网 | 山东人事考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