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正图教育官网。小班教学倡导者 小班成就大梦想! [登录] [注册] 正图简介|人才招聘|联系方式|网校|帮助

正图教育

主站    山东    河北    河南    江苏    山西    天津    贵州    浙江    内蒙古    青海    陕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甘肃    安徽    北京    福建    吉林    四川    宁夏    辽宁    广东   广西   上海   西藏   海南   新疆   云南   重庆   黑龙江
当前位置: 福建 » 申论辅导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低碳经济

发布时间: 2013-01-08 10:12:5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导读】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污染加重,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2009年底在丹麦首都召开,“低碳经济”一下子成为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名词。2009年,锂电池股、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成为了市场最热门板块,2010年的“两会”上低碳经济也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趋严重,国际社会的压力已不容回避,低碳经济已毋庸置疑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以低排放、低消耗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必将第四次掀起全球经济变革的浪潮,我国经济也必将在第四次浪潮中崛起,发展低碳经济显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和引擎。低碳经济,是人类发展遵循的必然道路,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也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环保低碳是全世界推崇的新生活方式,老庄“天人合一”观正契合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
2.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发布会上,报告的主编指出:“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中国的GDP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同时,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使得中国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批评的对象。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收入还处在中等偏下水平,因此高速增长仍将持续,城市化率还会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转型至少还需10年以上。这种国内的庞大需求对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逐渐形成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从而放慢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不只是来自国际的压力,而主要是出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虽然国际上有人拿气候变化问题故意作中国的文章,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节能减排的信念不容置疑。”他还建议,中国在积极自主减排的同时,应积极宣传介绍中国应付气候变化的成果,并适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低碳资金援助和比较实用的节能减排技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诚意和努力。同时,建议中国主办一些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会议,形成有中国域名的国际协议(如京都议定书、名古屋协定),举办世界性的节能减排博览会,以扩大中国的影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减排的认可度。
在“2010低碳经济与期货市场论坛”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林健表示,目前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存在企业参与意愿不高、运作机制不规范、标准制定困难等三大问题。他指出,首先,我国中小企业众多,且大量集中于制造业,这些中小企业具有参与减排的任务,但是减排的意愿并不高。其次,在运作机制上,与其他商品市场不同的是,政府在碳交易市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有碳交易总量的核定都属政府职能,而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的需求效率是最高的。最后,标准制定不仅要求国家确定总体目标,还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核准制定,对第三方认证制度进行授权,以及建立交易制度和惩罚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高速增长必然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的迅猛增长。地方政府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占比较大的地区,低碳转型困难高于全国。第二,欠发达地区存在“低发展水平下的低碳排放基数制约”的矛盾。第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手段单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实现降低单位GDP能耗20%的目标,主要依靠的是行政手段,即减排压力主要依靠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第四,现有的财税体制不适应低碳转型。第五,低碳城市建设缺乏“资金支撑和技术支撑”。第六,低碳经济缺少具体明确的政策法规支撑。
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理念正在由原来的温饱型向舒适型转变,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以消费水平的提高为前提的。①房屋面积变大。人们不再安于原来的小房子,即使贷款也要首先住上大房子,而大房子的建设需要建材、电器、暖气设备等,从而引致消费翻番。②私车呈大众化。原来上班都骑自行车,距离较近的步行亦可。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不再单纯作为交通工具,而是同事以及朋友之间攀比和显示自己身价的标尺。拥有私家车虽然提高了更多人的生活水平,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成倍增加。③电力需求翻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以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为前提的,而企业数量的增多需要电力事业跟进。同时人们为了生活方便,更多人在厨房内选择了电器厨具。在电力供应主要是燃油和燃煤发电的情况下,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与低碳经济之间形成了矛盾。④行为准则失范。“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致富”的观念一定程度上损毁了传统的节俭和利他的行为准则。无休止地开采矿山、焚烧垃圾、喜新厌旧,在资源浪费的同时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
消费者鉴别产品的品位越高越能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这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完善产品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加大了社会成本。消费者在消费时虽然非常注重产品的内涵,但在亲朋好友间迎来送往的过程中除了注重消费品的内涵外还非常在意产品的包装、款式等,于是花边经济也成为产品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企业为了在同类产品中处于竞争优势,就需要别出心裁地在产品外观层面推陈出新,用新款式、新包装、新口味等来吸引消费者。产品竞争不仅在于品质,还在于外观。同样一个产品穿上不同的“衣服”后就会有不同的身价,厂家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够登上大雅之堂,也不惜高成本地在产品的包装上打主意。这些好看的包装商品买入前可以显示产品的身价,但是在商品消费后就变成垃圾,不但会增加能源消费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使得处理垃圾的成本提高,这些最后都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人们对低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低碳就是需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用新技术替代传统技术需要经济投入。发展低碳经济就是意味着取缔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这将会缩减就业机会。事实上,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产业,有效地替代传统产业的同时快速发展低碳产业才是对低碳经济的正确理解。低碳经济不是某个国家的事情,需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并肩作战才能达成全球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更强的经济竞争力,于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机会将被发达国家占有,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损失。低碳经济的发展确实给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很多挑战,但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此过程中避开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弯路,并使居民能够在低碳经济中享受生活,同时快速地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还有一部分人,提到低碳经济马上就想到这是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政府并不完全代表低碳,低碳经济需要政府出政策、出制度,但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普通百姓的配合。居民日常生活包括使用一盏灯、一张纸在内的点滴行为都与低碳相关,低碳经济也是普通居民的事情。
4.钥匙在插孔内一扭,汽车像野兽一样发出“嗷”的一声,油耗仪表盘刷一下从“0”跳到“17”。“我就喜欢这个‘吼声’,过瘾、气派,跑起来像一头狮子。”小刘是山西一名县级机关单位的司机,他驾驶的是一辆进口品牌的越野车,百公里油耗高达20公升左右。“机关用车要气派、大方,油耗大不大无所谓,反正是公家出钱,平时加油尽管加,到年底领导一签字就都报销了。”小刘说。
警车开道,一辆辆气派的大排量越野车鱼贯而行,像摆龙门阵。这样的场景在一些工程开工和竣工仪式、企业成立剪彩仪式、现场会参观活动中司空见惯。一些群众说,不是对领导干部和公务用车限制很严吗?政府不是号召节能减排吗?怎么感觉这几年政府公务用车越来越“大”、越来越气派,一些县处级领导一个人配有两部专车,一辆小轿车,一辆越野车,不用说车多少钱,光油耗就得多少啊。
许多企业因自身矿井资源“枯竭”而转向新矿井建设。但这些老矿井的资源真的“枯竭”了吗?位于S省J市的莒山煤矿主要生产无烟煤,属于稀缺化工煤种,市场价格每吨达800至1000元。经过几十年的开采,这座煤矿上报“资源耗尽”。但是煤矿归属S省某集团后的重新调查发现,矿井下剩余资源多达450万吨,几年来,该集团通过对这座矿井“刮锅底”式的复采已经采出优质无烟煤290万吨,价值10多亿元。
“爆破声中一楼除,总把旧楼换新楼”。近年来各地爆破的声音不绝于耳,被炸掉的楼房有民居也有酒店,有学校堂舍也有机关办公楼,有小楼房也有几十层的大厦,甚至有的在建楼房也被夷为平地。“表面上看摧毁的只是房屋,其实损失的钢筋、水泥都是高耗能产品。”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反复拆旧建新、过度追求建筑面积,消耗和浪费了大量能源。更可怕的是,这种浪费反倒变成了官员的政绩。
C省宏观经济专家组组长U分析说,当前大众节能意识不强,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对国家能源紧缺的宏观形势了解不够,相关的舆论宣传还不到位,许多宣传还停留在口号上面,节能理念未能深入人心。比如一次性用品有些可以回收加工利用,有的直接变成垃圾,它给出行人们带来很大方便,但是造成的能源浪费并没有被大多数人认识。二是缺乏配套政策,比如多数人在自己家里能够厉行节约,但是对公共场所的节能不以为然,节约无功,浪费无过。国家新近出台的阶梯电价计划,有望在这方面得到改变。三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们错把能源等同于一般的商品,认为耗能多少只是消费水平的问题。
5.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长期挑战,即使近来国际上有媒体披露了诸如“气候门”、“冰川门”等事件,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中存在的错误或瑕疵提出批评,但这些并不足以推翻科学界关于气候变化事实、成因和影响的总体结论。对气候科学问题存在争议是正常的,不会阻挡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大趋势。
某地M领导针对“以‘低碳’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时代已经到来”的主题发布会,答记者问。
记者:对于大众来说,“低碳”近来成了公众提起最多的“热词”,在近期以来应该都不陌生了。由它又延伸出了“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等许多概念。请您先给大家介绍一些更准确的“低碳”概念吧?
M: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问题已为人类所共识;通过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量以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这个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也应运而生。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6.2010年,全球“低碳”风劲吹,我国更是将“低碳”提上经济日程。大到刚落幕的“两会”低碳提案、上海世博会低碳城市概念,小到身边的广告牌、大字横幅、互联网,“低碳”二字正以前所未有的曝光率走进我们的视野。由此孕育出的低碳经济更是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生产模式被大家所认可,人们的低碳意识在认可中得到提高。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W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应狠抓节能。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金融危机正推动着一场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真实摆在各国政府面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我们错过了多次科学技术突破所带来的生产力的重大变革机遇。在这次变革中,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占领绿色技术、低碳技术的制高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科学院院长K提出,目前本省在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自主创新技术的问题。低碳技术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支撑,要通过科技创新攻克和突破低碳产业发展中关键核心技术的问题。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在党的正式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文明”的高度。“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最终归属,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的协调和人与自我的协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低碳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任何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对资源的有效与合理利用,我国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建立在高能耗和高污染基础上的。在某些工业领域,生产同样一件产品,我们的厂家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工厂要付出更多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这是不争的事实。
社会要长远发展,离不开倡导和推行“低碳型”和“绿色型”发展理念。而众多政协委员聚焦社会长远发展、汇聚民意民智,提出“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就与我国的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完全吻合。公众也充分相信,这份提案能够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视,最终惠及人民。提案中所涉及的低碳提议,关乎人们生活和消费习惯。全国政协委员洪某认为:“‘低碳’离我们并不远。建立低碳生活方式,要从节省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2”和“给定资料3”集中反映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1”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环保低碳是全世界推崇的新生活方式,老庄‘天人合一’观正契合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这一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A市政府准备在全市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理念。请以A市环保局的名义,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三、请根据“给定资料4~6”简要分析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实现低碳经济的建议。(20分)
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低碳’离我们并不远。建立低碳生活方式,要从节省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Tags: 本文暂无Tags!
2015年正图公考招商加盟合作
相关推荐
    本文暂无TAG标签!
新手上路
新用户注册
免费体验
购买指南
支付账户及流程
常见问题
客服中心
在线客服